【精華】春節(jié)初中作文3篇
在學習、工作或生活中,說到作文,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,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、表達思想感情、傳遞知識信息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?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春節(jié)初中作文3篇,歡迎大家分享。
一年一度的春節(jié)在我左思右盼中終于到了!以往春節(jié)包餃子都是爺爺奶奶包,可今年春節(jié)的餃子卻由我來包。奶奶笑著說:“俺的小孫女長大了。”
大年三十終于到了。我從中午就開始準備躍躍欲試。等奶奶和好面便迫不及待要爺爺開始搟餃子皮。只見奶奶先挑起一些肉餡放在餃子皮的中間,然后先把中間捏一下再把兩邊靈巧的一壓一挑,就出現(xiàn)了一個波浪形的餃子,我的眼睛都直了。餃子也能像波浪。好神奇!奶奶說你試試,我嘗試著包了一個。啊,餡太多了!像個吃包的笑彌陀合不上口,再去些,哎呀,又去多了,肚子癟癟的,像打蔫的黃瓜秧。唉,我趕緊再添些餡,好,這次正正好。呀!壞了,波浪邊怎么像擰歪了的麻花辮?。歪著身子斜躺著。我急得大冬天汗都流下來了。怎么會這么難!我可是夸了口的一家人都等著呢。嬸嬸一邊包一邊笑著說包的挺好,還挺有創(chuàng)意的。媽聽了抿著偷嘴笑?!比f事開頭難"我定了定神,又仔細回想了一下奶奶包時的手法和要領,又拿起一個餃子皮認真的包起來,挖半小少餡放上,正好。先把中間和上,再捏兩邊,然后波浪紋,成功!順然不是太好看,大人們還不停的夸我。我心里美滋滋的,越包越好,看這一個胖胖的餃子好像我們上自由課時的樣子,有得端端正正,有的歪歪扭扭,還有得東倒西歪。
這時,一直沒說話的爺爺開口:”世上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毛毛,你看只要你有心去做是不是就能包的很好?“我聽了,連連點頭。餃子下好了,盛整整八大盤。哥哥羨慕的說明年也要學,還拜我為老師呢。!吃著自己親手包的餃子感覺特別香。我興致勃勃的提議:春節(jié)包餃子,快樂又團圓。以后咱家的餃子就叫“春餃”吧!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笑著都說好。
放炮了,炮聲從遠處傳來,我家的笑聲傳的更遠!
春節(jié)是一個充滿紅色的節(jié)日。它也是幸福與團圓的日子。春節(jié)最熱鬧的場面便是吃年夜飯,年夜飯昭示著團圓。大家不論多忙,總在這天聚聚。
大家都圍著大圓桌坐著,一個挨著一個,十分緊湊,因為人真的很多。奶奶和阿姨在這天下午就開始忙碌起來:洗菜、折菜、洗魚……過了一個小時,便開始煮。上菜的順序,好像并沒有規(guī)定,燒好了一樣菜,就端上來。魚、肉是必不可少的,而海鮮也總是出現(xiàn)在飯桌上。老媽說,像她們這里的人桌上沒有海鮮就不叫吃一頓好飯了。桌子很大,菜也很多。坐在左邊的人夾不到右邊的菜,而坐在右邊的人總是夾不到左邊的菜。這時,旁邊的人就幫忙夾一下。也不顧什么衛(wèi)生不衛(wèi)生的。大家吃吃喝喝,也不管什么禮節(jié),吃得開心就好。男人歸男人坐,女人歸女人坐,小孩么,就歸小孩坐。男人們大多喝酒,大家都在聊天,說到盡興處,還哈哈大笑起來,真有股把酒言歡的感覺;女人有的小酌一杯,也不多喝,有的就喝些飲料。大家拉拉家常,談些生活小事;小孩呢?大人不讓喝酒,統(tǒng)統(tǒng)都喝飲料,偶爾像大人那樣碰一下杯,然后相視一笑,感覺有趣極了。
吃團圓飯時,就是這樣,熱熱鬧鬧的氣氛一直都會彌漫著。
春節(jié)是我們中華民族歡樂而又喜慶的日子,就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刻在我的心中。
就說放鞭炮吧,除夕夜,鞭炮在空中不時的響起,五彩斑斕的'煙花再寧波城的空中層層疊疊,光彩奪目,不時地劃過一道道絢麗的光華,我忍不住抱起了自己的煙花沖下樓去,把其中的一個煙花放在地上,掏出打火機,點燃導火線,只聽見“嗖”的一聲,在半空中呈現(xiàn)出五顏六色的花朵,他越升越高,不時發(fā)出“啪,啪,啪”的巨大的聲響,就像盛開似得牡丹,引人注目,十分艷麗?!敖痫L送喜來,迎春花已開,二月大地春雷,鑼鼓響起來?!蔽矣泻咂鹆恕稓g樂中國年》,邊哼著歌,邊拿著摔炮,不停的玩耍。我又拿著像長長棍子的煙花,只見一點燃導火線,一下子就發(fā)出了煙花,勝似好玩。最后,到了十二點,我拿著“開紅門”的導火線,只聽見“砰啪”的巨大的響聲。一陣陣煙花帶著我們的祝福進入二零一八,翻開新的一頁,走向新的樂章!
“扭秧歌”對我來說既熟悉,又陌生。熟悉的是,媽媽經(jīng)常提到他;陌生的是,我從來沒見過。
俗話說:“百聞不如一見?!比ツ甏汗?jié),我有機會看到了它,那場面可真夠壯觀的,使我終身難忘。
正月初一的早上,媽媽帶我去逛地壇廟會。廟會上,賣的東西可真不少。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種,什么“驢打滾”,“艾窩窩”。讓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。廟會里不僅東西多,爾且人也特多。遠遠看去,人群就像一團亂麻纏在一起似的,黑壓壓的一片。忽然,我發(fā)現(xiàn)東北角的人最多,人們緊緊挨在一起。
我好不容易才擠進去。往前一看,嘿!這是什么?真棒。只見廣場上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,身穿紅色的服裝走擺擺步。衣服上掛著一條紅段子,腰上系著一只鼓。隨著鼓不停的敲,翩翩起舞。腳步隨著鼓點越跳越快,最后想飛起來一樣。場面十分壯觀。
這時,媽媽擠了進來,對我說:“佳欣,這是扭秧歌?!薄笆前?。孩子?!边@時,一位老爺爺搭上話,“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,你是第一次看吧?”我輕輕點點頭。老爺爺繼續(xù)說:“要不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號召我們繼承民族文化,可能你們這輩人盡看不著他了。”
聽著這位純樸憨厚的北京老漢的一番話,看著扭秧歌,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的波瀾,久久不能平靜。我在想:中國扭秧歌和許多其他民族文藝,都是我國民族藝術的珍品,如果人們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爾把我們自己的藝術珍品扔掉,那多可惜?。?/p>
“扭秧歌”不但是中國的“土產(chǎn)”,而且它顯示著中華民族的氣魄,把奮進的精神帶給我們每個人,我們一定要繼承他,發(fā)揚它。
文檔為doc格式